type
status
date
slug
summary
tags
category
icon
password
公众号懒人找资源
观念:人是自身的目的,不是他人的工具
作者:和菜头时间:230807整理:公众号懒人找资源,懒人收藏夹收录
观念,名词,意思是思想意识,或者客观事物在人脑里留下的概括形象。
人总是处在不断蜕变的过程中,肉身的蜕变,思想的蜕变,内心的蜕变等等等等。其中,我认为最常见也最容易发生的,是观念的蜕变。理由是,观念完全是一种人为制造出来的东西,制造的目的是为了缓解人和外部世界之间的紧张关系。于是,观念之间也就天然存在着竞争关系,哪一种观念能够帮助人更好地缓解紧张关系,那么它就能够替代原来的观点,为人所接受。
比如说,一个人在少年时代,面对自己的前途和未来的时候会陷入焦虑和不安。
这就是一种人和社会之间的紧张关系,当事人不知道应该怎么做才能在未来安然地进入社会,拥有平顺幸福的一生。这时候,他听说 “万般皆下品,唯有读书高”,同时在生活中观察到学历越高,收入也就越高,生活也就越稳定。那么,他会很容易接受这个观念:读书能够为自己创造前途和未来,读书是普通人所能找到的最强有力的个人竞争力。一旦接受这一点,他和社会之间的紧张关系就消除了,剩下的事情就是如何读好书。
这个观念对不对不重要,重要的是它在当时帮助这个少年人从焦虑不安中解脱出来,貌似找到了一个明确的人生努力方向。但不是说这个观念本身没问题,因为它得来的过程太简单太直接,经历的思考非常少,几乎是不假思索地就接受了下来。
然而,读书是一回事,上学是另一回事。上学是一回事,考试是另一回事。考试是一回事,拿文凭是另外一回事。等到这个人能够发现自己的观点在定义上存在缺陷的时候,人可能已经到了三十岁左右。
三十而立,个人和社会,个人和世界之间的关系又开始变得空前紧张。
很多人到了这个阶段,随着阅历增加,会发现现实在强硬地抵触自己的观念。同学聚会的时候,发现当初那些初中高中都不能毕业的同学,因为很早就进入社会,参与市场经济,在收入甚至社会地位上,都要比那些念到本科、研究生,乃至博士的同学更高。
这时候,观念就遭到了现实的冲击,原来并不是唯有读书高,感觉是财富多寡决定一切。这样一算,发现自己的赚钱能力很有限,整个人就陷入了焦虑和抑郁。
当人的观念从念书转变为多赚钱之后,会换一种视角重新去认识生活,认识社会。如果不出意外的话,这个人很快会意识到重点不在读书或者赚钱,而是一个人在多大程度上能够适应这个社会,为这个社会提供怎样的价值,然后社会根据价值的大小给予回报。
按照贡献大小决定分配的新观念出现,再一次缓解了人和社会之间的紧张关系。人转而思考自身,也就是依据自己所拥有的能力、资源,如何才能够把自己创造的价值最大化?具体能做点什么,朝着哪个方向去做?
于是会出现一个尝试时期:炒股、炒房、做生意中介,参加直销或者卖保险,投资饭馆和咖啡店,诸如此类的事情。一通折腾下来,人突然意识到现实非常坚硬,自己根本啃不动。而且,自己根本就不适合去做这些事,这些事和自己的能力、专长、特性毫无关系。自己不是金融专家,不是生意高手,也不是金牌推销员,更不是合格的店东。认识到这一点,会让人空前沮丧,怀疑社会对自己拒之门外,双方之间的关系再一次恶化到空前的程度。
往往在这时候,多年来自己一直看不上的工作或者生活突然动了一下,往前挪动了一点。虽然有十年左右自己没花多少心思,但是之前付出的些许努力通过时间的积累,终于开始产出结果。于是人的观念又水到渠成地发生了改变,认为读书高是错的,人生不止一条路。认为追求财富是错的,不是人人都有这个能力和运气。
这一次,人又会认为最重要的是做自己合适的事情,然后要定点定向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,以极大的耐心等待结出果实。而在这个过程中,先前所有的东奔西走都是在浪费时间浪费生命,延误了结果的时间。
得到这个新观念,个人和社会之间的紧张关系再一次消除。也是在这个阶段,人会获得一点内心的笃定,认为这一次自己终于在数次尝试之后,终于开始接近正确答案,自己对生活,对社会,对自身的认知调整回了正确的位置上。因为新的观念告诉自己,一定需要自己亲自去做,一定需要选择适合自己做的事情,一定需要有耐性,所以人会很自然地推导出几个连续结论:
1、自己才是自我实现的最大瓶颈;
2、为了打破瓶颈,就需要自我突破;
3、对于自己而言,自我突破最好的方式就是完善自身,也就是自我教育。
但是,疑惑随之而来:自我教育不是在毕业那一刻起就已经完成了么?
顺着时间的线索往回找,一直找到最初,找到那句 “万般皆下品,唯有读书高” 时,千般往事注入心头:哦,好像在最一开始,这个观念就有一系列问题。哦,原来读书不是学习,学习不是在学校里接受教育完成考试拿到文凭。哦,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完成教育,而教育大部分时候指的是自我教育。而
自我教育是贯穿一个人一生的事情,具体的方法则是终生学习。
那么,相信到了这里,你会和我一样提出一个相同的问题:既然观念一次次改变,但是兜兜转转最后又回到了最初,那为什么不在一早就把它给想清楚想明白?这样就不需要浪费十几二十年的光阴,少走一点人生中的弯路?
没错,这就是我真正想要表达的个人想法:正因为观念易变,我们曾经无比坚信的观念在现实的冲击下一次次崩塌,然后又重建。我们和社会、和世界的关系一次次紧张对立,然后靠新观念加以缓解——所以,
我们在接受和建立任何观念的时候,就应该审慎再审慎。
当人和外部世界的关系紧张时,随便接受一个观念以此得到缓解,这是一个有着相当诱惑力的选项。但也正是因为它得来的太轻松,太容易,往往会带着我们走上歧途。
孟子曾经说过:“困于心,衡于虑,而后作”。每个上过中学的人都应该知道这句话,我对此的个人理解是:当我们面对现实的时候,如果内心忧困,思虑堵塞,这是一件好事。不要急于借来一个观念让自己立即得到解脱,而是应该凭借自己的智慧认真进行思考和分析,得出自己的答案来。然后拿着自己的这个答案去行事,这样才会有所作为。
也许,在一开始自己想出来的这个答案很笨很愚蠢,但重点在于它不是从别人那里直接拿来的。即便再笨再愚蠢,后面也有你的思考和努力。而且,即便再笨再愚蠢,现实会教育你,让你一次次修正。
如果养成了自己思考问题,每一个观念都靠自己努力得来的习惯,那么在相同的时间过去之后,个人进展应该远比那些直接拿观念、借观点的人要深远得多。
因为人是自身的目的,也是自身的手段,不是他人的工具。
轻易地接受他人的观念并且加以实践,那么你就是他人观念的试验田或者小白鼠。在这个世界上,没有什么比记住一堆结论,接受一堆观念更糟糕的事情了。
以自己为道路,这就是关于观念我最想说的一句话。
欢迎关注公众号懒人找资源
- 作者:小懒人
- 链接:https://lazybook.fun//article/23080702
- 声明:本文采用 CC BY-NC-SA 4.0 许可协议,转载请注明出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