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ype
status
date
slug
summary
tags
category
icon
password
😀
公众号懒人搜索,懒人微信:lazyhelper

新加坡:一个岛国的生存之道

240521
整理:公众号懒人搜索,懒人专属群分享
懒人微信:lazyhelper
九十年代初,有个新加坡电视连续剧风靡大街小巷,名字叫《人在旅途》,正处在青春期的我几乎一集不落追了下来,至今还能哼出主题曲,剧中的场景也记忆犹新。
当时对新加坡的印象,就是另外一个香港。
后来知道新加坡是个国家,虽然华人多但是跟我们并不友好,反倒是跟美国勾勾搭搭,还有什么子承父业,家天下之类的破事,等工作一段时间后又有了新的理解,觉得站在新加坡的角度,很多事确实没得选。
作为一个岛国,面积733.2平方公里,比北京通州区小一点,人口530万,是通州区人口的三倍,夹在两个马来大国中间的小岛,地小人多。
这么一个小岛,水源都没法自给,几乎没啥生存能力,稳妥的办法是找个靠山。
早先想抱马来西亚的大腿,不过马来西亚的主体民族是马来人,担心新加坡华人太多,人均精英,而且李光耀他们这些华人外来户主张各民族平等,马来人觉得土著应该享有特权,双方也聊不到一块,1965年分道扬镳了。
也不是和平分手,事实是新加坡被马来西亚扫地出门了,马来人觉得没法驾驭这个华人主导的小岛,干脆赶走。
别人独立都是欢天喜地,只有新加坡是被逼独立,身后大门关上的那一刻,李光耀泪流满面。
失去马来半岛这个靠山,新加坡就是一叶孤舟,巴掌大的一块地方,养活上百万万人口,粮食、淡水、能源全靠外部输入。这状态就跟丢了土地进城务工的农民一样,典型的手停口停,不努力第二天就没饭吃,满满的危机感。
当时的新加坡只有两个优势,一是扼守马六甲海峡入口,还有深水良港,天然的贸易聚集地。二是丰富的劳动力,人口大多数是华人,大家不怕吃苦。
“地利”“人和”都有,只欠天时。
这个天时就是外资,有外资才有启动资金,后发国家要发展,基本都得走这条路。就跟你做小买卖得先跟亲戚朋友筹钱是一个道理。
理论上来说,有充足的劳动力就能吸引外资,但实际没那么简单。
要知道,人口多可不等于劳动力丰富。人口转化成劳动力有三个条件,有工作意愿,有技能,工资不能太高。 工作意愿这东西跟文化有关,东亚民族勤劳,中东非洲拉美就差一点,这个跟先天有关,勉强不来。
剩下两个就跟政府有关系了。
比如技能就跟教育体系有关系。
这个道理也不复杂,你有纺织工,那来的外资肯定是服装厂商,你有高级技工,汽车组装厂会搬过来,你有IT精英,互联网大厂也会进来,你有金融精英,投行才会跟过来设办事处。能吸引什么外资,跟你能提供什么人才强相关。
至于工资,很多人可能不知道,国外很多地方的工资受工会和政府影响很大。你跟老板谈薪水是一方面,工会可以要求企业给员工集体涨薪,政府也可以规定最低工资标准。
所以很多企业投资一定要先打听清楚当地的劳工政策,比如曹德旺去美国建厂就坚决不要工会,有工会他就撤资,可见这东西的威力。
在这方面,新加坡政府整体偏向企业主。虽然有工会,但是工会领袖也是政府官员,不会天天吵着涨工资。有事政府、工会、企业一起商量,工人有诉求必须经过工会,自己折腾没准就触犯法律。
比如2012年就有中国籍大巴司机因为非法罢工被捕。罢工非法,简直就是资本家的天堂。
大家都说新加坡福利好,其实这是个误区,李光耀对欧洲那套福利养闲人的体制深恶痛绝。新加坡除了那个组屋之外,其它福利也就那样。保障体系主要是公积金,跟咱们的五险一金差不多,年轻时候存的多,退休就拿的多。年轻时候不工作,老了就没保障。
在劳工方面,新加坡是典型的东亚国家模式,跟日韩崛起一个路数,甚至比他们还过分。
当然,能吸引外资,有劳动力是一方面,最重要的还是营商环境,低税率,健全的法律体系、服务型政府什么的,都是老生常谈,不展开了。说两点大家不怎么提的。
首先,新加坡是绝对的自由经济,政府当好裁判员,绝不下场踢球,这个在中日韩这些东亚经济体里都是独一无二的。
比如淡马锡,财政部虽说是独家股东,但是只控股不管事,公司的运作完全市场化,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,政府也不会因为你是国企就在政策上有啥倾斜,私企跟国企打起来政府也不会拉偏架,所有人都要自我负责,跟中日韩这种大企业和政府互相帮衬的模式完全不同。 也正因为政府不偏不倚,外商才敢放心来投资。
其次是政府的高效。
要知道,吸引外资就是政府在搞销售。最低级的销售就是价格战,在家门口开个招商会,政府给税收优惠、土地优惠什么的,不用动脑筋,效果立竿见影,毛病是价格太低容易亏本,有些事情短期看不出来,长期看隐患不少,比如环境污染。
高级点的销售就得研究客户心理,琢磨客户需求,然后针对性改进产品。早期新加坡经济发展局就是这么一批高级销售,全世界各地飞来飞去,上门调研需求,改进制度。新加坡完善的法律和制度,就是这些销售一锤子一锤子砸出来的。
事实上,李光耀也确实是把新加坡政府当作一个公司经营的,公务员是朝九晚五的服务业从业人员,部长们都是背着KPI四处奔波的职场精英,总经理睡不着觉,担心明天公司会倒闭,天天盘算招人和拓展业务,你说这样公司能不火吗?
所以新加坡变成国际港固然有客观原因,但绝不是很多人说的“你上你也行”,需要有极高的操盘水平。
那这个公司怎么组织的呢?
底座是议会共和制,跟英国差不多。
这种制度下议会权力最大,议员每5年选一次,议员占多数的党派负责组织政府,党派领袖就是总理,政府对议会负责,这就能保证立法和行政始终站在一起,基本能够做到令行禁止。
要知道,新加坡虽然华人占主体,但还有14%的马来人和9%的印度裔,特别是马来人,母国就在旁边,处理不好分分钟闹起来。
所以大家要机会均等,有这个选举体制大家都没话说,给你机会了,选民不选你那我没办法。
但是李光耀对西方民主政治非常不感冒,为了保证长期执政,他所在的人民行动党还是做了些手脚。
比如那个集选区制度,一个选区有六个名额,不是大家一人一票选出六个,而是每个党派选出六个人,组团选举。
这种策略对大党派有利了,大党派人才多,找六个牛人容易,有时候还会塞一个政府高官提升团队战斗力。小党派就算能有一两个牛人,但是组团以后战斗力就拉跨了,牛人也得被拉下马。
此外还有很多小技巧,不展开了,其实很多都是打明牌,反正行动党掌握政权,随时可以修改游戏规则。
整体效果也很不错,建国到现在,行动党一直都是执政党。
大家都说新加坡李氏父子轮流执政,其实这个跟封建社会指定继承人不是一回事。
主要是他们所在的人民行动党一直牢牢把握议会多数党的地位,作为党领导就可以长期当总理。
至于谁来当党领导,那就是人家党派内部的事了。
当然,对于李光耀他们来说,长期执政倒不是说他们想捞好处什么的,本质上是想保持政策稳定性,李光耀对西方那套制度太了解了,执政党换来换去,大国皮糙肉厚问题不大,新加坡这弹丸之地,折腾一回就完蛋。
所以说新加坡很奇特,经济制度学习美国,典型的自由经济,政府极少干预市场。但是从国企规模来看,又有点像中国大陆,政治制度像英国。
本质就是实用主义,谁家的好就拿过来用,也不管什么理论和主义,跟黑猫白猫论是一个道理。
这种策略延伸在外交上就是左右逢源,和气生财,谁也不得罪。所以新加坡最不希望中美贸易战,他们是贸易立国嘛,大家做生意他们才有得赚。最怕大国完全撕破脸,逼迫他们站队。
作为东南亚唯一的一个华人国家,家里又富得流油,随时都可能被周围邻居吞掉,除了锻炼肌肉外,找一个大哥保护还是很有必要的。
没什么意外,新加坡找的大哥还是美国。那个樟宜海军基地常年都有美军驻扎,家里住着光头大汉,就多了一道护身符。
国内不少人对这事耿耿于怀,其实我倒是觉得新加坡主要是防周围那两个邻居,跟咱们关系不大。
不少人一提新加坡就觉得是一家人,按照家人的标准要求人家,这多少有点幼稚了。
1956年新中国就把海外华人划分为华侨和华人,华侨保留国籍,中国要管。华人就是外国人,应该效忠各自国家,出了事中国也不会管。
从那时起,海外华人明面上就跟咱们国家做了切割。像李光耀他们这批人都是海外华人,出事了咱们管不了,也没法要求人家拿你当自己人。
所以咱们聊新加坡,首先得抛开他们是中国人这个大前提,你要是拿国人的标准要求新加坡,那纯粹是自己找不痛快。
而且作为东南亚唯一的华人国家,为了避嫌,新加坡反倒刻意和中国保持距离,两国一直到1990年才建交,是东南亚最后一个跟中国建交的国家。
这两年咱们在东南亚影响越来越大,跟新加坡的关系也逐渐升温,不过大家注意,这个完全是利益关系,新加坡作为东盟的重要成员,没法忽视中国的存在,跟民族感情啥的没有关系,千万别过分解读。
其实咱们跟新加坡除了正常的商贸关系外,还有一层师徒关系。
邓公1978年出访新加坡后对当地成就赞叹不已,在随后改革开放中,很多地方都模仿了新加坡。
比如搞经济特区,吸引外资,还有那个住房公积金,其中都有新加坡的影子。
咱们的保障房就是学习新加坡的组屋,新加坡金融开放,人多地少,为什么不怕外国资本进来炒房?主要是老百姓有组屋兜底,民生有保障,也不太在乎商品房的泡沫,反正炒家都是有钱人,不会影响基本盘。
咱们国家现在走的也是这条路,一方面用保障房保证老百姓基本生活,另外放开商品房市场,尘归尘土归土,大家各取所需。
此外国资委对标的就是淡马锡。
国有资产管理方面,淡马锡应该是全世界最成功的,咱们国家的阿里巴巴、工商银行都有淡马锡的投资,股份占比还不小。新加坡每年财政的差不多25%来自于国有资本收益,新加坡能常年低税率吸引外资,跟两大国有资产公司补贴财政有很大关系。
咱们国家整体差的很多。不过也不能苛责国资委。前面说了,淡马锡的成功依靠的是管理权和所有权分离,完全依靠一批精英搞市场化运作。咱们没法做到这一点,咱们的国企还有社会责任,拖家带口,不可能完全市场化。
这种传承也很正常,咱们跟新加坡很像,都讲究实用为主,很多理念不谋而合是正常的。
新加坡的成功就在于一个精英政府,如果能一直保持下去那就能持续繁荣。现在最大的问题,就是行动党可能失去执政党的位置。
年轻一代没吃过苦,一出生就很优越,不知道幸福生活来之不易,对目前的模式很有看法,李显龙在位的时候已经感受到压力,不得已给了反对党很多机会。
如果将来变成两党政治,政府能不能吸收那么多精英就很成问题。
这个原因也不复杂。
在新加坡,各部部长都得从议员中产生,所以你要想任政府高官,必须得先当上议员,当议员就得先竞选,之前那些精英愿意参加行动党,那是因为行动党一家独大,背靠大树肯定能选上,相当于进了世界500强。
大概率大家会争着讨好选民,到时候很多原则能不能坚持,就不好说了。新加坡弹丸之地,实在经不起折腾。
而且这种小岛国,没有纵深,没有历史,没有底蕴,又是个移民国家,几个民族凑在一起,基本盘就不稳。如果能一直保持增长还行,大家都有得赚,勉强能搭伙。等到将来没有增量吃存量的时候,国内的锅盖可能就压不住了。
李光耀对这事也有清醒的认识,他的回忆录里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“我们使命已经完成了,下一代的事让下一代解决”,整体上很悲观,但又很从容,非常睿智的一个人。
用老人家的一句话结束本文吧。
100年以后,那些大国还在,但是新加坡不一定还有。
💡
欢迎关注公众号懒人搜索
中文互联网正在加速崩塌这几件事孕育着巨变
Loading...
小懒人
小懒人
公众号「懒人找资源」,「懒人搜索」,「懒人手册」作者;共享社群「懒人专属群」群主
公告
🎉小懒人日常的收藏夹🎉
-希望大家能有收获,加锁文章密码查看懒人专属群-
👏公众号 懒人搜索👏
微信:lazyhelper
2021-2025 小懒人.

懒人收藏夹 | 公众号「懒人找资源」,「懒人搜索」,「懒人手册」作者;共享社群「懒人专属群」群主

Powered by 懒人收藏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