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ype
status
date
slug
summary
tags
category
icon
password

日本社会,如何消化“孤独死”?

240816 整理:公众号懒人搜索,懒人专属群分享 懒人微信:lazyhelper
今天,将从两个话题出发,为你提供知识服务。第一个是,日本《产经新闻》报道,当地年轻人孤独死问题加剧。第二个是,云南丽江举办以“祭”为主题的火把节。
先来看今天的第一条。7月底,日本的《产经新闻》发了一篇关于孤独死的报道。其中有个信息有点让人意外。说的是,孤独死,已经开始发生在日本年轻人身上。根据日本东京都监察医务院的数据,从2018年到2020年,东京都23个区,10岁到30岁之间的孤独死,一共有742人。注意,这还只是东京都这一个片区,其中有40%的死者,是死后4天或以上才被发现。
假如再看老年人,这个数字更扎眼。根据日本警视厅公布的数据,今年第一季度,注意,仅仅是第一季度,日本全国出现的65岁以上的孤独死老人,是21716名。按照日本政府的预估,2024年全年,日本的孤独死老人大概超过6.8万。
关于日本社会孤独死的原因,我们去年讲过。最关键的原因,是日本老人随着退休,社会联系被切断。之前NHK还拍过一部纪录片,叫《无缘社会》,说的就是这个现象。
但是,最近几年,这个事正在起变化。孤独死依然存在,但人们对待它的方式发生了一点微妙的转变。
《无缘社会》是NHK在2010年拍摄的,当时整个片子充斥着悲凉的主基调。毕竟,人活一世,谁愿意落得这么个结果?但是现在,日本人对孤独死的态度,似乎发生了一点变化。
比如,有位在日本生活的用户,曾经给咱们节目留言。这位用户跟日本的年轻朋友聊天,问对方有什么愿望,对方居然回答,愿望是能孤独死,觉得这么安安静静地走也挺好。
当然,这属于极端情况了,不排除有宣泄的成分。但是,也有很多变化,是正在真真实实地发生的。
比如,日本社会一直有个设定,叫终活,也就是为临终准备的活动。老人会准备一个临终清单,而在这个清单上,死得漂亮,已经成为最近几年的高频词。
再比如,日本综艺《月曜夜未央》,统计过人们去祈福场所时的许愿类型。结果发现,除了发财、姻缘、健康之外,还有一个愿望经常出现,叫做,体面地死亡。这里的体面指的是,不求去世时身边有亲人子女陪伴,只要能一个人体面地离开,不至于死了很久才被发现就行。
换句话说,日本一些民众面对孤独死的心态,似乎发生了一点从回避到面对的转变。
那么,具体到行动,他们都做了什么呢?前段时间,《那个NG》专门做了梳理。
首先,很多人开始从技术层面想办法。比如,日本政府和通信公司,推出了智能监控系统,在厕所、床垫、房间门口,安装小型传感器,监测老人的活动。一旦发现老人活动异常,或者没有活动,就马上上报。过去日本政府也号召快递员和外卖员去关注老人,但是这个观察偶然性太强。而现在依靠技术,效果或许会更好。
只不过,这些监测产品是要收取服务费的。一个月大概是3000到5000日元不等,相当于人民币200元左右。对一些独居老人来说,他们未必舍得花这个钱。而针对经济状况差的老人,也出现了更便宜的服务。比如,有个服务叫“充实看护”。系统会定期发送消息到老人的手机上,而老人需要回复。假如没有在规定时间内回复,就会有相关人员跟进,确认老人的状态。
再比如,针对记忆力衰退的老人,日本市面上还出现了一款App,叫做“万一活”。这个应用,它会以24小时、36小时或48小时的固定频率,自动检测使用者是否移动过手机。假如手机长时间没有被动过,就会启动应急预案,进一步联系本人或者紧急联系人来确认情况。这款应用的服务费是每月300日元,相当于人民币15元左右,大部分老人都有能力承担。
前面这些应用和服务的整体思路就是,通过远程监控,定期确认老人的状态。
其次,除了技术预案,日本的孤独死,也催生了很多特定的服务。
比如,房屋清理。2021年,NHK还专门拍了一部纪录片,就叫做《老年公寓清洁队》。根据纪录片里的描述,清洁孤独死后的屋子是个大工程,需要专业的机器打磨地面,还需要除菌除异味。早在2010年,大阪的一些搬家公司就已经开始接一部分“孤独死”相关的清洁和整理工作。
一般来说,一旦发生孤独死,房间全屋的地板都会被更换,再加上清洁费用,一个小的单间可能需要花费30万到60万日元。而稍大一些的三室一厅,需要花费超过100万日元。房产还会因为变成“凶宅”而租不出去。
而这个事情的连锁反应就是,很多人不愿意把房屋租借给独居老人。根据日本国土交通省的调查,70%的房东对于高龄房客的态度是消极的。据说每4个日本老人中就有1个曾经因为年龄而被房东拒绝过。针对这个问题,日本的很多保险公司还推出了一个面向房东的保险,叫做“孤独死保险”。比如,一栋包含10个房间的小楼,房东一年的保费大概是3万日元。
最后,日本在孤独死问题的研究上,也多了一些发现。
比如,过去很多人觉得,孤独死这个事跟经济状况挂钩,发生孤独死的都是经济状况很差的人。但事实上,最近有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,孤独死跟经济状况,并不存在绝对的相关性。在70岁之前,经济状况越差,孤独死的概率确实越高。而到了70岁之后,经济状况跟孤独死之间,相关性越来越弱。说白了,在70岁以后,孤独死会越来越平等地威胁到日本老人,不管贫穷还是富有。
除了这些研究统计,一些日本学者也提出了不同的观点。比如,有人认为,孤独死也算一种选择。日本著名的心理医生中村恒子,本人已经是95岁的高龄。她就说,能够在不打扰任何人的情况下离开这个世界,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。
再比如,上野千鹤子曾经说,死亡就像一条下坡路,我们只能缓慢地走下坡去,慢慢地失去自理能力,吃不下饭,喝不下东西,然后某一天停止呼吸,人们说这就是临终了。而她要独自一个人走这段人生的下坡路。
当然,这些说法在不少人听来,还是很扎心的。咱们姑且先听听,赞不赞同另说。毕竟,就像认知语言学家乔治·莱考夫说的,语言就是权力。很多时候,要想解决一个特别棘手的问题,往往需要先更改对于这个问题的描述。先塑造一个相对温和的语境,让人有勇气面对问题,这也许也算是解决问题的开始。
再来看今天的第二条。7月底,云南丽江举办了一场艺术火把节。主题很特别,叫做,祭。没错,祭祀的祭。现场还有丧葬品牌,布置了纸扎艺术装置。而整场活动的目的,据说是为了讨论生死问题。
我们想说的重点,倒不是这个活动本身,而是从中,我们能看出一个趋势。这就是,过去人们忌讳谈论死亡,而现在,对死亡的讨论正在变得越来越日常化。
同时,基于这个心态上的转变,也出现了很多跟死亡相关的产品。我们今天就说其中的一个,最近几年很受关注的产品类型,叫做,骨灰钻石。也就是,从已故的人或宠物的毛发里,提取出碳,做成钻石,可以佩戴在身上。
在这方面做得最成功的公司之一,是2016年创立的美国的Eterneva,中文名叫永恒纪念。
要知道,其中涉及的技术相对成熟,并不是什么秘密。这时,要想让这个产品被认可,就需要在用户体验上下功夫。前段时间,自媒体《白鲸跨境》专门讲过永恒纪念的几个关键设计。
第一,拉长周期,容纳更多的体验。订购永恒纪念的钻石,从下单到收货,整个过程要7—10个月。为什么要这么长时间?因为只有把周期拉长了,才能容纳更多的体验设计。
比如,在此期间,有专门的导购和用户全程联系。在沟通的过程中,导购就会记下生日、周年纪念之类的特殊日期,并且在这一天为订购者准备一份纪念品,或者安排一场仪式。
再比如,永恒纪念还有个主题活动,叫,小事。用户可以分享自己和逝者之间的故事。
在这个服务的过程中,用户也能获得情绪上的安抚。之前他们还做过统计,在81位用户中,有63个人表示,这些服务减轻了他们的悲伤程度。
第二,把流程做透明,尽可能让用户心里踏实。绝大多数人在面对亲友的丧葬问题时,都会产生失控感。为了缓解这个问题,永恒纪念就把流程尽可能透明化,并且让用户一起参与。
比如,在钻石制作的过程中,永恒纪念会给用户推送全程视频,包括,提取碳源、钻石生长,以及钻石切割,等等。假如用户愿意,还可以去实验室亲手启动机器。
第三,把产品闭环在分享,而不是闭环在收货。也就是,永恒纪念提供的服务,不是截止到用户收到钻石的那一刻。在用户收到钻石后,永恒纪念还会搜集后续的用户故事。比如,用户戴着钻石去旅行,在纪念日举办活动。永恒纪念会在获得用户允许后,在Tik Tok上分享相关的视频。这么一来,用户的体验被进一步延伸了,而且也让永恒纪念的产品被更多的人看见。
换句话说,永恒纪念卖的不仅仅是产品,而是一整套消化悲伤情绪的体验。从结果转向过程,从商品转向体验,这个趋势放在这个特殊的行业,也一样成立。
最后,总结一下,今天说了两个话题。
第一,日本社会怎样消化孤独死?除了依靠技术之外,日本社会也在试图完成一个语境上的转变,试图把人们的思考重点,从情绪上的悲凉感受,转向逻辑上的解决方案。
第二,骨灰钻石是一门怎样的生意?我们讲了永恒纪念的案例。钻石只是产品的一部分,而他们的核心价值,在于提供一套消化负面情绪的体验。
为什么大多数结婚后不辛福?杭州外卖员下跪,真的只是底层互害?
Loading...
小懒人
小懒人
公众号「懒人找资源」,「懒人搜索」,「懒人手册」作者;共享社群「懒人专属群」群主
公告
🎉小懒人日常的收藏夹🎉
-希望大家能有收获,加锁文章密码查看懒人专属群-
👏公众号 懒人搜索👏
微信:lazyhelper
2021-2025 小懒人.

懒人收藏夹 | 公众号「懒人找资源」,「懒人搜索」,「懒人手册」作者;共享社群「懒人专属群」群主

Powered by 懒人收藏夹